大型制药公司依靠上海强大的科学和创新生态系统,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在该市,完整的技术创新投资体系将逐步成型,促进早期技术孵化和产业整合。七月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和财政局公布了共37项新的激励措施,旨在促进早期临床研究,加速新药的商业推出。这些措施将有效期至2029年,充分发挥单位支持的投资作用,为高质量的研发管道提供战略支持。
作为大学、初创企业、孵化器和投资者的汇聚地,上海继续吸引领先玩家,其中多达90%的国际前20大制药和医疗设备公司已经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地区总部或研发和生产总部。拜耳在九月底于上海开设新的生命科学孵化器,标志着这家德国巨头对创新长期前景的信心。拜耳Co.Lab上海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创新园,加入其位于剑桥(英国)、神户(日本)和柏林的全球生命科学孵化器网络。
它旨在为驻地企业提供完整的支持链,帮助本地公司提升其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本地创新。拜耳制药部门高级副总裁兼区域业务发展与授权、Co.Lab和剥离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表示,拜耳将评估这些早期创意的潜力,并持续交流看是否有合作的机会。他补充说:“对我们来说,在创新的正确位置很重要,这意味着要在上海有我们的存在。”
通过全球孵化器网络连接本地生态系统,识别早期变革性创新至关重要。拜耳还认为这种合作关系对中国整体创新生态和公司来说都是有利的,旨在支持8到10家专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肿瘤学和新技术平台创新的初创公司。阿斯利康将本地创新点视为其全球研究网络的重要环节,今年早些时候,这家英瑞制药公司将上海提升为全球五大战略点之一,与英国、美国和瑞典的中心并列。它还高度评价中国单位在整个产业链上增强创新能力的推动力。
阿斯利康生物制药研发执行副总裁Sharon Barr表示:“我们的研发管道中有超过200个项目(包括临床前项目),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在中国获得约100个新药和指称的批准。”在罕见疾病领域,公司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强大的研发和商业团队,已有两种药品获得批准,预计这一速度将在未来加快。阿斯利康罕见疾病部高级副总裁兼开发与安全负责人Gianluca Pirozzi称:
“我们对这里丰富的学术网络、生物技术生态系统以及能力和人才印象深刻,这帮助我们实现创造变革性新药的大胆目标,研发中国团队在这一点上绝对至关重要。”商务部九月初最新通知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四个自贸区从事人类干细胞、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Pirozzi还认为,这为公司带来了很多机会,公司将在中国启动新的基因治疗临床项目,有些甚至会比常规的全球计划提前。
他指出,“中国确实能够提供巨大的支持,并加速我们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